光山县人民政府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公民知情权?
光山县人民政府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公民知情权?本问题如何通过具体政策与执行手段,真正让群众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上政府信息?
为了打破信息壁垒,光山县人民政府积极打造多元化信息公开渠道,让群众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及时获取政府动态。
政府门户网站作为主阵地
光山政府网设有专门的“信息公开”板块,涵盖政策文件、财政预算、重大建设项目、公共服务信息等,分类清晰,便于公众按需查找。
政务新媒体矩阵同步发力
通过“光山发布”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号等平台,以图文、短视频等形式解读政策,让信息公开更接地气,更贴近群众生活。
线下服务窗口兜底保障
在县政务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置信息公开查阅点,配备专人指导,方便不熟悉网络的群体现场获取信息。
信息公开不是“想发就发”,光山县通过制度约束和技术手段,保障每一条公开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范畴、时限及程序,杜绝“该公开的不公开”。
建立信息审核发布机制
所有公开内容需经业务部门初审、法制部门合规审查、分管领导终审,确保数据来源可靠、表述严谨,避免误导公众。
动态更新与定期清理结合
政策调整或项目进展后,相关公开信息同步更新;过时或失效内容及时撤下,防止群众因参考旧信息产生误解。
信息公开的关键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光山县围绕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主动释放权威信息,消除群众疑虑。
重点领域信息专项公开
针对疫情防控、乡村振兴、老旧小区改造等群众关心的议题,通过专题页面、新闻发布会等形式集中发布进展,例如疫情期间每日通报核酸检测结果和风险区域调整。
依申请公开“事事有回音”
群众可通过线上平台或书面形式申请获取特定信息,政府部门在法定期限内(通常1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复杂申请延长不超过15日并说明理由。
政策解读“通俗化”
对专业性强的文件(如土地征收补偿方案),配套发布图解、问答手册,甚至组织社区宣讲会,帮助群众理解政策内涵。
为防止信息公开流于形式,光山县通过内部监督和公众参与双向发力,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将政府信息公开纳入各部门年度考核指标,对公开不及时、内容不完整的单位通报批评,与评优评先挂钩。
引入第三方评估
委托专业机构对信息公开的全面性、准确性、便捷性进行测评,发现问题后要求限期整改,并向社会公布结果。
畅通群众监督渠道
设立信息公开意见箱、监督电话(如0376-XXXXXXX),鼓励群众举报应公开未公开或虚假公开行为,核实后严肃处理。
在数字化浪潮下,光山县善用新技术,让信息公开更高效、更智能。
大数据精准推送
通过分析群众浏览记录,向特定群体定向推送相关政策(如向企业主发送减税降费通知,向农户推送农业补贴指南)。
互动功能增强参与感
政府网站开设“留言板”“在线访谈”栏目,群众可直接提问,相关部门限时回复,例如曾有网友咨询“农村道路硬化进度”,一周内获得详细答复。
移动端适配优化
信息公开平台全面支持手机浏览,关键信息突出显示,减少群众查找成本,适应“指尖办事”的生活习惯。
(我是 历史上今天的读者www.todayonhistory.com)从实际观察来看,光山县的这些措施并非纸上谈兵——在县城办事大厅,经常能看到居民在查阅点翻看征地公告;社区微信群里,政策解读文章的转发量常常破百。真正的知情权保障,就藏在这些细节里:当群众能轻松找到所需信息,当疑问能得到及时回应,政府的公信力自然扎根于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