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唐诗新唱》在儿童音乐教育领域有哪些创新性的实践案例?
歌曲《唐诗新唱》在儿童音乐教育里,除了已知的实践,是否还有结合当下儿童学习特点的新形式呢?
在当下儿童音乐教育中,《唐诗新唱》的创新实践贴合了孩子们活泼好动、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也顺应了教育多元化的趋势。
很多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会采用这种方式。老师先播放歌曲,让孩子们跟着旋律哼唱,熟悉节奏后,引导他们结合唐诗内容做动作。比如唱到“床前明月光”,就模仿抬头看月亮的样子;唱到“举头望明月”,则做出抬头的动作。这样既让孩子们学会了歌曲,又加深了对唐诗的理解,还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部分学校会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歌曲与唐诗的动画视频结合。视频里有与诗句相关的画面,比如“春眠不觉晓”对应的春日场景,“处处闻啼鸟”对应的小鸟飞舞画面等。孩子们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听歌曲,视觉和听觉的结合能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唐诗的意境,这种方式比单纯的教唱效果好很多。
一些教育机构会推出亲子共学活动,围绕《唐诗新唱》设计内容。家长和孩子一起学唱歌曲,然后共同完成简单的手工,比如根据诗句画一幅画,或者用黏土捏出诗句中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孩子有了更多互动,孩子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同时还能增进亲子感情,这种形式受到很多家庭的欢迎。
从这些案例能看出,《唐诗新唱》在儿童音乐教育中的创新,关键在于将音乐、诗歌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结合。据观察,采用这些方式教学的班级,孩子们对唐诗的记忆保持时间更长,对音乐的兴趣也更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