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兰山歌在当代校园教育中的传承模式有哪些创新?
除了常见的教学方式,东兰山歌在校园传承中是否还有更具活力的新路径呢?
将东兰山歌与语文、音乐、历史等学科教学结合。比如语文课堂分析山歌的歌词韵律,音乐课堂教授山歌的演唱技巧,历史课堂讲解山歌背后的民俗故事。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自然接触山歌,加深对山歌文化的理解。 通过编写校本教材,把东兰山歌的经典曲目、创作背景、演唱方法等系统整合,让教学有更明确的依据,也让山歌传承更具规范性。
开展校园山歌比赛,不局限于传统演唱,还可加入改编创作环节,鼓励学生用山歌形式表达当下的校园生活、青春感悟等,让山歌更贴近学生生活。 组织“山歌进校园”实践活动,邀请当地的山歌传承人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现场示范演唱,手把手教学,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山歌的魅力。
建立东兰山歌数字化资源库,收录不同版本的山歌音频、视频、歌词文本等,供师生在线学习、下载使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学生随时接触山歌。 利用短视频平台,鼓励学生拍摄山歌演唱、创作的短视频,在校园内外传播,既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扩大东兰山歌的影响力。
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创新模式让东兰山歌在校园里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传统文化,而是能被学生感知、参与和传播的鲜活文化。就像有的学校通过这些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唱山歌,还涌现出不少学生创作的新山歌作品,这正是传承创新的有力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