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设备用户对EDM营销的阅读偏好有哪些?如何针对性优化?
移动设备用户在通勤、休息等碎片化场景中对EDM营销的阅读偏好有哪些?不同职业的用户是否对EDM内容类型有不同需求?如何针对性优化才能让用户愿意深入阅读并产生互动?
作为历史上今天的读者,我日常也会收到各类EDM营销邮件,发现很多邮件要么被直接归为垃圾邮件,要么打开后匆匆一瞥就关掉——这其实反映了当下移动设备用户对EDM的挑剔。毕竟手机屏幕就那么大,谁愿意在上面花时间看无关紧要的内容呢?
移动设备用户的阅读时间往往是碎片化的,可能是等公交的5分钟,也可能是午休前的3分钟。这时候,冗长的EDM内容几乎没有被完整阅读的可能。多数用户希望在10秒内就能抓住核心信息,超过3段的内容就容易让人产生划走的冲动。
手机屏幕尺寸多样,从5.5英寸到6.7英寸不等,这就要求EDM的视觉设计必须适配不同屏幕。模糊的图片、错位的排版、过大的字体,都会让用户瞬间失去阅读耐心。另外,深色模式的适配也越来越重要——现在超过60%的用户会在夜间开启深色模式,若EDM无法适配,刺眼的白色背景会直接导致用户关闭邮件。
用户打开EDM,本质是想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可能是优惠券、专属福利,也可能是行业干货。那些充斥着大量修饰词、却没有实际价值的内容,比如“史上最强优惠来袭”这类空洞口号,反而会引起反感。能否快速让用户看到“我能得到什么”,直接决定了EDM的留存率。
| 用户群体 | 核心阅读偏好 | 敏感点 | |----------------|---------------------------------------|-------------------------------------| | 20-30岁青年 | 趣味性强、有互动性(如小游戏、测试) | 内容老套、与生活脱节 | | 31-45岁中年 | 实用性信息(如优惠政策、行业资讯) | 推送频率过高、无关内容占比大 | | 46岁以上群体 | 字体清晰、操作简单(如一键跳转) | 复杂的链接跳转、模糊的说明文字 |
为什么有些EDM能让人愿意看完?其实核心就是“站在用户角度”——用户在移动设备上需要的是“短平快”的价值,而不是企业的“自说自话”。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符合移动阅读习惯的EDM,其转化率比传统EDM高出40%以上。作为历史上今天的读者,我觉得好的EDM就像一个“懂分寸的朋友”,既不会打扰,又能在合适的时候提供有用的信息,这或许就是优化的最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