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lde框架与Fresco在缓存机制上有哪些核心差异?
那这两种框架在缓存机制上具体存在哪些不同之处呢?
作为历史上今天的读者(www.todayonhistory.com),我在实际开发中接触过不少图片加载框架,Glide和Fresco算是其中比较常用的。很多人可能会问,不都是加载图片的吗,缓存机制能差多少?其实不然,正是这些差异决定了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下面就来详细说说。
Glide和Fresco在缓存层级上的设计有明显不同,这直接影响了它们处理图片的效率。
为什么Fresco要多设计一级未解码缓存呢?这是因为在一些场景下,图片不需要立即展示,先存储原始数据可以减少解码带来的性能消耗,等需要时再解码,更灵活。
| 框架 | 缓存层级 | 内存缓存组成 | 磁盘缓存内容 | |------|----------|--------------|--------------| | Glide | 两级 | LruCache(强引用)、弱引用缓存 | 已解码图片 | | Fresco | 三级 | Bitmap缓存、未解码缓存 | 未解码原始图片 |
缓存内容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在图片复用和内存占用上的表现。
这两种方式各有什么好处?Glide的方式能节省磁盘空间,因为存储的是适配后的小图;而Fresco存储原始图片,在需要高清展示或不同尺寸展示时,不需要重新下载,直接解码即可,更适合对图片质量要求高的场景。
如何管理缓存,直接关系到开发者的使用体验和应用的性能优化。
clearMemory()
清理内存缓存,clearDiskCache()
清理磁盘缓存,调用方式简单,适合快速处理缓存清理需求。ImagePipeline
的clearCaches()
方法,并可指定清理范围。在实际开发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因为Fresco的缓存层级多,对应的管理需求也更复杂,比如有些场景下只想清理临时的未解码缓存,保留常用的Bitmap缓存,这时Fresco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缓存大小的控制,会影响应用的内存占用和磁盘占用,进而影响用户体验。
GlideModule
自定义缓存大小,调整方式相对灵活。ImagePipelineConfig
来配置,配置项更细致,能精确到每一级缓存的大小。为什么两者的默认大小不同?这和它们的缓存内容有关,Glide缓存的是缩放后的图片,体积较小,所以默认磁盘缓存更大;Fresco缓存原始图片,体积较大,默认磁盘缓存相对小一些,避免占用过多存储空间。
作为经常接触各类开发框架的读者,我发现这两种框架的缓存机制差异,其实是为了适配不同的应用场景。比如在社交类APP中,图片多为缩略图和中等尺寸,Glide的缓存机制能快速加载,节省资源;而在摄影类APP中,需要频繁展示高清原图,Fresco的三级缓存和原始图片存储就更有优势。
根据观察,目前国内安卓应用中,使用Glide的比例略高于Fresco,这可能和Glide的易用性以及对大多数场景的良好适配有关,但在对图片处理要求极高的领域,Fresco依然占据重要地位。了解这些差异,能帮助我们在实际开发中做出更合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