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在整理10以内的加法表时,如何通过观察和操作引导学生发现算式间的内在联系??

2025-08-02 12:30:34
在整理10以内的加法表时,如何通过观察和操作引导学
写回答

最佳答案

在整理10以内的加法表时,如何通过观察和操作引导学生发现算式间的内在联系?

在整理10以内的加法表时,如何通过观察和操作引导学生发现算式间的内在联系?这些内在联系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学生又能通过哪些具体的观察角度和操作方式真正理解这些联系呢?

作为历史上今天的读者,我在接触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相关内容时发现,10以内加法表是学生认识加法规律的重要载体。很多学生一开始只是机械记忆算式结果,却不明白算式之间的关联,这就需要老师用巧妙的方法引导。怎么才能让学生主动发现这些联系呢?其实关键就在于观察的角度和操作的设计。

从横向观察:发现加数与和的变化规律

  • 让学生将10以内加法表按“第一个加数不变”排列,比如第一行都是“1+几”,像1+1=2、1+2=3、1+3=4……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当第一个加数固定为1时,第二个加数每次多1,和会有什么变化?很明显,和也会跟着多1。通过这样的观察,学生能直观看到“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几,和就增加几”的规律。
  • 再让学生对比不同横向行,比如“2+几”和“1+几”,看看同一位置的算式(如2+3和1+3),和相差多少?学生很快能发现,第一个加数多1,和也多1,这进一步强化了加数对和的影响。

从纵向观察:感受和不变时的算式特点

  • 把加法表按“和不变”重新排列,比如和为5的算式:1+4=5、2+3=5、3+2=5、4+1=5。让学生数一数这类算式有多少,它们的加数有什么特点?学生会发现,当和固定时,一个加数增加,另一个加数就会减少,而且增加和减少的数量相同。
  • 可以让学生试着自己写出和为6的所有算式,检验是否符合这个规律。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总和不变,一个部分多了,另一个部分自然要少,就像分苹果,总数固定,分给甲多了,乙就少了。

|和|算式|加数变化| | ---- | ---- | ---- | |5|1+4=5;2+3=5|第一个加数+1,第二个加数-1| |6|1+5=6;2+4=6;3+3=6|第一个加数+1,第二个加数-1|


操作实物:在动手摆一摆中深化理解

  • 用小棒、圆片等教具,让学生分组操作。比如每组拿5根小棒,分成两堆,记录每次的分法对应的加法算式(如1+4、2+3等)。操作中,学生能看到“分的过程”与“算式”的对应,明白为什么加数会有增有减。
  • 让学生交换两堆小棒的位置,看看算式有什么变化(如1+4变成4+1),结果是否一样?通过亲手操作,学生能真切感受到“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比单纯看数字更深刻。

设计游戏:在互动中巩固联系

  • “算式找朋友”游戏:准备写有算式的卡片,比如“3+2”,让学生找出和它结果相同的“朋友”(如“2+3”)。游戏中,学生需要快速反应,主动寻找算式间的联系。
  • “填数小挑战”:给出不完整的算式链,如“2+3=5,3+( )=5,( )+1=5”,让学生填空。这能促使他们运用之前发现的规律,思考加数与和的关系。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一开始对这些规律很陌生,甚至觉得加法表只是一堆零散的数字。但通过观察角度的引导、动手操作的体验,以及游戏化的练习,他们会慢慢发现,原来这些算式不是孤立的,而是像一张网一样相互关联。据一些小学的教学反馈,用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加法的理解会更透彻,后续学习20以内加法时也更轻松。毕竟,数学的学习从来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发现联系、理解本质的过程。

2025-08-02 12:30:34
赞 130踩 0

全部回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