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乘坐飞机过程中使用电子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

2025-08-02 00:28:31
乘坐飞机过程中使用电子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乘坐飞机时使用电子设备真的需要处处小心吗?作为历史上今
写回答

最佳答案

乘坐飞机过程中使用电子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

乘坐飞机时使用电子设备真的需要处处小心吗?

作为历史上今天的读者(www.todayonhistory.com),经常出差的我对乘机时电子设备的使用规范还算熟悉。其实这些规定并非凭空制定,而是结合了飞行安全与实际操作经验,咱们一起好好聊聊。


一、起飞与降落:电子设备的“特殊时段”要求

为什么这两个阶段对电子设备管得最严?因为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需要与地面塔台保持精准通信,同时导航系统处于高度敏感状态。此时电子设备若发出较强信号,可能对通信频率造成干扰,哪怕是极小的概率,也可能影响飞行安全。

  • 必须调至飞行模式或关闭: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带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在这两个阶段必须切换到飞行模式,部分老旧机型甚至要求完全关闭电源。别觉得“就开一会儿没事”,空乘的提醒其实是在守护整架飞机的安全。
  • 大型设备需妥善存放:笔记本电脑、相机等体积较大的设备,在起飞和降落时不能放在膝盖上,需放入行李架或前排座椅下方,防止突发颠簸时造成磕碰。

二、不同设备的使用“红线”

哪些设备在飞行中完全不能用?像对讲机、无人机遥控器这类大功率无线设备,由于发射功率较强,在整个飞行过程中都不允许使用,这是明确写入民航规定的。那普通电子设备呢?看下面的表格更清晰:

| 设备类型 | 起飞/降落阶段 | 平飞阶段 | |----------------|--------------------|------------------------| | 手机 | 飞行模式或关闭 | 飞行模式(部分航班可开Wi-Fi) | | 笔记本电脑 | 关闭并存放 | 可使用(需固定好) | | 充电宝 | 随身携带,禁止使用 | 禁止使用(避免短路) | | 蓝牙耳机 | 可佩戴但需关闭连接 | 可正常使用 |

  • 充电宝的特殊规定充电宝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可直接携带,100-160Wh需经航空公司批准,超过160Wh严禁携带。这是因为充电宝内部锂电池若受挤压、高温可能引发安全隐患,托运过程中环境复杂,风险更高。
  • 智能设备的“隐形干扰”:像智能手环、电子阅读器这类设备,虽然功率小,但在起飞降落时也建议关闭无线功能,比如蓝牙、Wi-Fi,减少不必要的信号输出。

三、网络与通信:空中能用流量吗?

很多人会问,现在不是有“空中WiFi”了吗?是不是就能随便上网了?其实国内航班的空中WiFi有严格限制,目前主要用于浏览指定内容,且需在平飞阶段开启,起飞降落时仍需关闭。

  • 手机流量绝对禁止:即使手机开着飞行模式,也不能偷偷打开移动数据,这不仅违反规定,还可能干扰飞机通信。有乘客曾因误触流量开关被警告,所以平飞时也得留意设备状态。
  • 机上WiFi的使用范围:部分航空公司的WiFi仅支持浏览网页、收发文字消息,视频通话、大文件传输等占用带宽较大的操作可能被限制,具体以机组通知为准。

四、特殊设备:医疗仪器该如何处理?

如果有乘客需要依靠医疗电子设备,比如心脏起搏器、胰岛素泵,该怎么办?这其实是很多特殊旅客关心的问题。

  • 提前告知航空公司:乘坐飞机前48小时,可联系航空公司说明设备类型和使用需求,部分设备可能需要提供医院开具的适宜乘机证明。
  • 飞行中使用注意:心脏起搏器等植入式设备一般不受飞行影响,但避免靠近飞机上的强磁场区域(如行李架下方的电子设备舱);胰岛素泵在使用时,需确保其无线功能已关闭,防止信号干扰。

五、我的乘机小经验:这些细节别忽视

经常坐飞机的人可能会发现,不同航空公司对电子设备的要求略有差异,这是因为机型不同,对信号干扰的敏感度也不同。比如小型客机可能对电子设备的限制更严格,而大型宽体机在平飞阶段允许使用的设备范围更广。

  • 登机前最好检查所有电子设备的电量,避免在飞行中因充电问题手忙脚乱;
  • 平板电脑、电子书等设备在使用时,尽量不要单手拿着晃动,避免影响邻座或机组人员工作;
  • 遇到不确定的情况,直接问空乘“这个设备现在能用吗?”比自己猜测更靠谱。

最后想分享一组数据:据中国民航局2024年发布的《民用航空安全运行报告》,去年全年因电子设备使用不当导致的飞行干扰事件仅27起,且均未造成严重后果。这说明只要大家遵守规定,风险是极低的。但换个角度想,正是这些看似繁琐的规定,才让每一次飞行都更有保障。作为乘客,多一分理解和配合,就是在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加分”。

2025-08-02 00:28:31
赞 116踩 0

全部回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