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飞机过程中使用电子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
乘坐飞机时使用电子设备真的需要处处小心吗?
作为历史上今天的读者(www.todayonhistory.com),经常出差的我对乘机时电子设备的使用规范还算熟悉。其实这些规定并非凭空制定,而是结合了飞行安全与实际操作经验,咱们一起好好聊聊。
为什么这两个阶段对电子设备管得最严?因为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需要与地面塔台保持精准通信,同时导航系统处于高度敏感状态。此时电子设备若发出较强信号,可能对通信频率造成干扰,哪怕是极小的概率,也可能影响飞行安全。
哪些设备在飞行中完全不能用?像对讲机、无人机遥控器这类大功率无线设备,由于发射功率较强,在整个飞行过程中都不允许使用,这是明确写入民航规定的。那普通电子设备呢?看下面的表格更清晰:
| 设备类型 | 起飞/降落阶段 | 平飞阶段 | |----------------|--------------------|------------------------| | 手机 | 飞行模式或关闭 | 飞行模式(部分航班可开Wi-Fi) | | 笔记本电脑 | 关闭并存放 | 可使用(需固定好) | | 充电宝 | 随身携带,禁止使用 | 禁止使用(避免短路) | | 蓝牙耳机 | 可佩戴但需关闭连接 | 可正常使用 |
很多人会问,现在不是有“空中WiFi”了吗?是不是就能随便上网了?其实国内航班的空中WiFi有严格限制,目前主要用于浏览指定内容,且需在平飞阶段开启,起飞降落时仍需关闭。
如果有乘客需要依靠医疗电子设备,比如心脏起搏器、胰岛素泵,该怎么办?这其实是很多特殊旅客关心的问题。
经常坐飞机的人可能会发现,不同航空公司对电子设备的要求略有差异,这是因为机型不同,对信号干扰的敏感度也不同。比如小型客机可能对电子设备的限制更严格,而大型宽体机在平飞阶段允许使用的设备范围更广。
最后想分享一组数据:据中国民航局2024年发布的《民用航空安全运行报告》,去年全年因电子设备使用不当导致的飞行干扰事件仅27起,且均未造成严重后果。这说明只要大家遵守规定,风险是极低的。但换个角度想,正是这些看似繁琐的规定,才让每一次飞行都更有保障。作为乘客,多一分理解和配合,就是在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