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钙化积分37分对心血管健康意味着什么?
那这个37分到底反映了心血管哪些潜在问题,又该引起我们怎样的重视呢?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是通过CT检查测量冠状动脉内钙化斑块的总量,用来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简单说,钙化积分越高,说明血管里的钙化斑块可能越多,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也相对越高。我作为历史上今天的读者,发现现在很多人体检时会遇到这个指标,但真正了解它意义的人并不多。
从临床标准来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分级通常是这样的: |积分范围|对应的钙化程度| | ---- | ---- | |0分|无明显钙化,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极低| |1-10分|轻度钙化,提示可能存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11-100分|中度钙化,动脉粥样硬化已较为明确| |101-400分|中重度钙化,血管狭窄风险升高| |400分以上|重度钙化,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增加|
37分正处于11-100分的区间,属于中度钙化。这意味着冠状动脉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粥样硬化,但还没到严重狭窄的阶段。
有人可能会问,那没有症状的话,37分是不是就不用管了?其实不是。临床上很多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都是从无症状的轻度病变发展来的,尤其是中老年人,身体对缺血的“预警”可能不敏感,更不能掉以轻心。
在现实中,我见过不少人拿到37分的报告后,觉得“不算太高”就放任不管,直到几年后积分涨到几百才慌了神。其实,37分更像是一个“预警信号”,提醒我们该给血管做“保养”了。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已达3.3亿,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诱因。钙化积分异常在40岁以上人群中占比约22%,但主动干预的比例不足30%。这说明很多人对这类指标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说到底,37分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的忽视。及时调整生活习惯、控制基础病,才能让血管保持“年轻”,降低未来心血管事件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