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解放海南岛战役中,国民党将领薛岳依托海南岛地理条件构建“伯陵防线”,其防御特点与解放军的突破策略可概括如下:
防御层级 | 具体部署 | 战术目标 |
---|---|---|
海空封锁 | 军舰巡逻、空中侦察,切断琼州海峡南北联系 | 阻断解放军渡海支援 |
滩头工事 | 沿岸碉堡群、铁丝网、雷区,配备重火力点 | 压制登陆部队于滩头 |
纵深防御 | 二线阵地以丘陵为屏障,布置机动部队与炮兵 | 延缓推进速度,消耗有生力量 |
心理威慑 | 宣称防线“固若金汤”,散布“登陆必败”舆论 | 动摇解放军士气和作战决心 |
情报与伪装
通过地下党渗透获取布防图,利用木帆船改装“土炮艇”混淆敌军判断,夜间分批偷渡琼州海峡,避开海空封锁。
多点佯攻与集中突破
在西线临高、东线琼山实施佯攻,牵制守军主力;主力从防线薄弱处澄迈强行登陆,迅速建立滩头阵地。
纵深穿插与分割围歼
登陆后放弃固守滩头,以快速穿插切断国军撤退路线,同时发动琼崖纵队从内陆侧击,瓦解纵深防御体系。
心理瓦解
释放战俘、广播喊话揭露防线虚实,加速守军士气崩溃,部分国军部队未战即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