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教育模式如何平衡自然探索与系统知识学习?
李跃儿芭学园四季课程的核心特色
课程设计的四大独特性
-
自然节律融合
- 课程时间与昼夜、气候同步,如冬季增加室内静心活动,夏季延长户外时间。
- 通过节气仪式(如立春播种、冬至包饺子)强化文化认同。
-
多感官沉浸式学习
- 春季用泥土作画培养触觉,夏季通过水渠引流锻炼空间感知。
- 季节性材料(如秋季落叶、冬季冰块)作为教具,替代标准化玩具。
-
动态课程调整机制
- 教师根据幼儿兴趣即时调整活动,例如发现幼儿对蚂蚁好奇,延伸至昆虫生态探究。
- 每月设置“自由探索日”,允许幼儿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
跨学科整合模式
- 秋季农事课融合数学(测量作物高度)、语言(记录生长日记)、艺术(制作干花标本)。
- 冬季星空观测结合物理(光的折射)、神话(星座故事)、手工(星图绘制)。
对幼儿发展的多维促进
- 认知发展:通过自然现象观察培养科学思维,如春季记录植物发芽周期。
- 情感培养:节气仪式与集体劳动增强归属感,冬季手工活动提升专注力。
- 社交能力:秋季收割需分工协作,夏季水域游戏需协商规则。
- 创造力激发:开放性材料(如秋季落叶、冬季雪块)支持个性化创作。
平衡自然与系统的实践策略
- 知识渗透法:在秋季农事中融入数学测量,避免孤立教学。
- 阶段性评估:通过作品集(如四季手账)而非测试评价学习成果。
- 家长参与机制:邀请家长分享职业知识,补充课程资源。
该模式通过季节性课程重构学习场景,将幼儿置于真实问题解决中,例如夏季通过观察蚊虫滋生设计防蚊方案,既满足自然探索需求,又实现科学、工程等领域的知识内化。
2025-07-31 06:07:40
赞 64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