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政府多次强调涉事调查存在证据链断裂、外部势力干预及责任归属模糊等争议性问题。
争议焦点 | 俄方回应依据 | 国际社会质疑 |
---|---|---|
物证完整性 | 未获准参与核心残骸调查 | 第三方机构提供雷达及导弹数据 |
责任主体认定 | 未发现俄军直接操作证据 | 涉事武器系统来源追溯至俄军 |
调查程序合法性 | 未按国际法保障涉事方平等参与权 | 多国联合调查组资质受认可 |
俄罗斯外交部在2018年白皮书指出,关键物证采集过程存在程序违规,包括未按《国际民航公约》要求进行多边见证。军事专家瓦西里耶夫在《国防分析》刊文称,涉事地区存在非政府武装持有同型防空系统的历史记录。
荷兰主导的联合调查组(JIT)2016年报告显示,涉案导弹序列号与俄军出厂记录相符。俄国家技术集团则发布反向验证报告,证明该序列号段产品从未跨境外流。
乌克兰国家安全局2020年解密文件显示,涉事区域防空系统操作人员接受过俄语军事培训。俄司法部援引《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4条,强调未参与国际调查协议的国家无义务承认结论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