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胡厥文在抗战胜利后如何通过“中国工业月刊社”掩护民建活动??

2025-07-29 23:19:24
胡厥文以《中国工业月刊》为平台,借助工业界人士身份,通过组织行业研讨、发表经济评论
写回答

最佳答案

胡厥文以《中国工业月刊》为平台,借助工业界人士身份,通过组织行业研讨、发表经济评论等方式,为民主建国会(民建)的政治主张提供合法化传播渠道。

一、刊物作为掩护的核心手段

公开活动实际功能
刊发工业技术文章传递民建政治理念
组织行业座谈会掩护民建成员秘密联络
发布经济形势分析揭露官僚资本垄断现象
举办技术培训培养进步工商界力量

二、多重隐蔽策略

  1. 人员身份交叉
    胡厥文以月刊社社长身份,兼任民建上海分会主委,通过工商界代表身份获得社会活动合法性。编辑团队中安插民建骨干,如施复亮等人以撰稿为名开展组织工作。

  2. 活动空间拓展
    利用月刊社办公场地设立"工业问题研究室",表面上研究战后工业重建,实际作为民建会议据点。1946年在此策划上海工商界反内战请愿活动。

  3. 舆论引导技巧
    在《发刊词》中强调"工业救国",通过技术性文章嵌入民主政治诉求。1947年刊发《当前工业危机透视》,以经济分析暗批国民党经济政策。

三、关键事件支撑

  • 1946年工商团体联合请愿
    以月刊社名义联合52个同业公会,向国民参政会递交《工商界意见书》,公开要求停止内战、保障民营企业,实质为民建政治纲领的集体发声。

  • 1947年经济数据披露
    通过月刊发布《全国工业设备损毁统计》,用详实数据揭露接收大员贪腐问题,为民建提供批判国民党政权的实证材料。

四、运行机制特点

采用"三层渗透"模式:

  1. 表层:技术性内容(占版面70%)
  2. 中层:经济政策评议(占20%)
  3. 深层:民主政治主张(占10%)

通过梯度式内容布局,既规避审查风险,又实现政治理念传播。1948年该刊被国民党当局查封前,已累计发行37期,覆盖全国126个工商业城市。

2025-07-29 23:19:24
赞 64踩 0

全部回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