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冷战期间,美苏通过技术参数、核查机制与政治博弈,对核试验用途的边界达成部分共识。
通过爆炸当量、试验深度等指标区分用途。例如:
试验类型 | 典型当量范围 | 主要监测手段 |
---|---|---|
和平用途 | 千吨级以下 | 地震波监测 |
军事武器研发 | 万吨级以上 | 卫星成像+放射性采样 |
苏联1973年“和平核爆炸计划”中,90%试验当量低于5千吨,美方据此承认其非军事属性。
1971年美国“犁铧计划”在内华达州实施27次核爆,苏联指控其中3次试验产生的冲击波数据被用于优化地下工事抗打击能力,最终通过设立联合技术专家组化解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