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经济政策方针对于巩固抗日根据地、保障军民生活、支持抗战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为具体的政策方针介绍:
为了克服经济困难,实现生产自给,中国共产党继续深入开展大生产运动。各根据地军民积极响应号召,开展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比如,在陕甘宁边区,部队、机关、学校都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使粮食产量大幅增加。同时,还发展了纺织、造纸等工业,减少了对外来物资的依赖。通过大生产运动,不仅改善了根据地军民的生活,也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继续推行减租减息政策,这一政策旨在调节根据地内的生产关系。一方面,减轻了农民的地租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也照顾了地主的利益,团结了开明绅士等中间力量。在实施过程中,各根据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减租减息标准,使农村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鼓励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如农业生产合作社、消费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将分散的个体经济组织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农业生产合作社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消费合作社则可以为群众提供价格合理的生活用品,减少中间剥削。合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的繁荣,增强了群众的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