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动荡,李大钊与陈独秀以“南陈北李”的合作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思想与组织基础。以下从历史背景、思想实践、组织行动三方面解析其与“预言精神”的关联。
时间 |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 |
社会矛盾 | 列强侵略、封建压迫、阶级分化加剧 |
思想传播 | 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
两人通过理论著述与教育实践,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结合,提出“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的核心观点,打破旧文化桎梏。
李大钊主张“根本改造社会制度”,陈独秀强调“民众的武装革命”,二者互补形成“理论指导-实践突破”的双轨模式。1920年上海、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标志分散力量向集中政党转型,直接呼应“预言”中关于先进政党引领变革的历史必然性。
(注:本文所述内容均依据《中国共产党历史》《李大钊全集》等权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