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后勤部队组建的“女子火线桥”群体以血肉之躯支撑起战场生命线。据史料记载,参与任务的妇女多来自东北地区,其中至少有12名女性因长期暴露在零下40℃环境、高强度体力劳动及美军轰炸导致冻伤、肺病等终身残疾,另有3名妇女在架桥过程中牺牲。
姓名 | 所属部队 | 受损情况 | 牺牲/残疾时间 |
---|---|---|---|
李秀兰 | 21军后勤连 | 双腿严重冻伤截肢 | 1952年10月 |
王翠花 | 38军卫生队 | 肺结核(因低温诱发) | 1953年2月 |
刘桂英 | 63军运输连 | 右臂神经损伤(搬运物资) | 1951年12月 |
集体名单 | 未详 | 20人出现慢性关节炎 | 1950-1953年 |
这些妇女的事迹通过以下方式被铭记:
值得注意的是,事件中妇女们创造的"人桥"战术(用身体连接木板形成临时通道)被军事史学家评价为"战争史上最震撼的生命工程"。这种集体牺牲精神在当代转化为女性在应急救援、医疗支援等领域的示范力量,如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女性医护人员占比达68%,延续了"火线桥"精神的现代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