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学科融合实现文化传承的可持续性?这所位于滇中地区的民族中学给出了创新答案。其教育模式以彝族文化为核心,构建了"文化基因库+学科工具箱"的双轨体系,形成独特的育人生态。
特色课程体系
课程类型 | 内容模块 | 融合学科 | 实施方式 |
---|---|---|---|
非遗技艺课程 | 彝族刺绣/银饰锻造/漆器制作 | 数学(几何图案) | 校企合作工坊制 |
语言文化课程 | 彝文书法/史诗传唱/语言活化 | 语文(文学创作) | 双语沉浸式教学 |
自然教育课程 | 民族草药图鉴/生态观测 | 生物(分类学) | 校外自然教育基地 |
节庆文化课程 | 火把节/密枝节/插花节 | 历史(文明溯源) | 社区联动实践课 |
学科融合实践案例
教育成效亮点
这种教育模式突破了"文化展示型"课程的局限,通过学科工具解构文化元素,使学生在掌握现代知识体系的同时,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解读者"而非"继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