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广岛原子弹爆炸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对土壤、水源及生物链产生长期破坏性影响,部分区域至今仍存在生态失衡问题。
爆炸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如铯-137、锶-90)渗入土壤与地下水,导致以下不可逆后果:
污染物 | 半衰期 | 长期影响 |
---|---|---|
铯-137 | 30年 | 抑制植物生长,通过食物链富集 |
锶-90 | 29年 | 破坏骨骼结构,污染地下水 |
钚-239 | 2.4万年 | 持续释放辐射,难以自然降解 |
土壤中放射性物质浓度在爆炸后50年内仅下降约50%,部分区域至今无法支持农业种植。
尽管通过表层土壤剥离、植被修复等方式尝试治理,但深层土壤及地下水的放射性污染难以彻底清除。例如,广岛和平纪念公园部分区域仍监测到高于自然本底值3倍的辐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