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首页 > 今日 > 今日新鲜事

《天演论》译著者严复诞生

时间: 2025-03-20 17:12:31 阅读: 175


19世纪中叶的中国,正值内忧外患交织之际。1854年1月8日,福建侯官(今福州)一户中医世家中,诞生了一位日后以思想启蒙震动时代的学者——严复。

从船政学堂到英伦求学

1866年,严复考入福州船政学堂,系统学习航海技术、英文及西方自然科学,五年后以最优成绩毕业,成为晚清首批海军人才。1877年,他被公派至英国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深造,主攻海军战术与军事工程,同时广泛涉猎西方哲学、政治经济学著作。留学期间,严复与驻英公使郭嵩焘结为忘年交,两人常探讨中西制度差异,为其日后思想转型埋下伏笔。

归国后,严复任天津水师学堂总教习,培养近代海军人才。然而,甲午战败彻底击碎其“技术救国”理想。他在《原强》中痛陈:“中国今日之事,正坐平日学问之非”,认为旧学体系已无法应对时代危机。

《天演论》:危机中的思想突围

1895年,严复开始翻译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定名《天演论》。他并未直译原文,而是通过按语和改写,将达尔文“物竞天择”与斯宾塞社会进化论融合,强调“自强保种”的紧迫性。书中“适者生存”的呐喊,如惊雷般唤醒沉睡的士人:

  • 鲁迅在南京矿路学堂以《天演论》配辣椒佐餐,称其“与众不同”;
  • 胡适之名取自“适者生存”,陈炯明更号“竞存”,足见其社会渗透力。

严复的译笔兼具学术深度与文学性,首创“信、达、雅”翻译标准,使《天演论》既成为思想武器,亦被奉为桐城派散文典范。

译著体系与思想矛盾

《天演论》之后,严复陆续翻译八部西学经典,构建起涵盖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的启蒙体系:

译著原著作者核心思想
《原富》亚当·斯密自由市场与财富增长
《群学肄言》斯宾塞社会学方法论
《法意》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与法治精神
《群己权界论》约翰·穆勒个人自由与社会边界

然而,严复的思想充满张力:他推崇西方制度,却反对激进革命,主张“新旧二党并存”;晚年转向道家研究,试图调和传统伦理与现代文明。

遗产与争议

严复的启蒙事业深刻塑造了近代中国:

  • 教育领域:主持通艺学堂、复旦公学,推动新式教育;
  • 传媒实践:创办《国闻报》,倡言“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
  • 文化反思:1902年发表《主客平议》,提出“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成为文化守成主义先声。

争议亦伴随其一生。钱玄同批评其译文“颠倒原意”,而严复坚持学术翻译应服务于精英阶层,而非迎合庸众。

严复逝于1921年,恰逢新文化运动高潮。这位“中国西学第一人”的身影,既矗立于传统与现代的分水岭,亦困顿于启蒙者与守旧者的双重身份中。


历史上的今天(www.todayonhistory.com) - 免费实用生活学习查询网站
back_img
功能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