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首页 > 今日 > 今日新鲜事

长二丙改进型火箭托举铱星叩开国际商业发射大门

时间: 2025-03-20 15:20:22 阅读: 176


1997年12月8日15时16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轰鸣声划破天际,中国长征二号丙改进型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将两颗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制造的铱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航天首次执行国际商业卫星发射任务,标志着长征火箭正式跻身全球高端航天市场。

从技术突破到商业首秀

长二丙改进型火箭基于长征二号丙基础型号升级,全长40米,箭体直径3.35米,起飞质量213吨。为满足铱星发射需求,火箭新增三级分配器,具备轨道变轨与双星部署能力,运载效率提升40%。

技术指标基础型长二丙改进型长二丙
级数二级二级+分配器
运载能力(LEO)2.4吨3.5吨
发射方式单星一箭双星
轨道部署精度±10公里±2公里

此次任务中,火箭飞行约50分钟后,分配器精准变轨,将两颗铱星释放至近地点629公里、远地点632公里、倾角86.3度的近地圆轨道。

铱星计划:全球通信网络的中国贡献

铱星系统由66颗低轨卫星组成,旨在实现全球无缝通信覆盖。1993年,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摩托罗拉签署发射合同,承诺以长二丙改进型火箭执行12次发射,共部署22颗铱星(含补网)。

1997-1999年,长二丙改进型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连续7次发射成功,将12颗铱星及2颗模拟星送入轨道,成功率100%。这一成就使该火箭于1999年获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金牌火箭”称号,并与美国德尔塔、俄罗斯质子号并列全球三大铱星发射载体。

发射场能力验证:太原中心的国际首秀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此次任务前主要承担极地轨道科学卫星发射。为适应铱星任务,其设施完成三项升级:

  1. 新建适应国际标准的卫星总装测试厂房;
  2. 优化气象保障系统,将发射窗口预报精度提升至分钟级;
  3. 引入符合北约标准的电磁兼容性测试设备。

此次成功使太原中心成为继西昌、酒泉后,中国第三个具备国际商业发射能力的航天枢纽。

商业航天的链式效应

长二丙改进型火箭的铱星首射,推动了中国航天商业化进程:

  1. 技术输出:1998年3月26日,该火箭完成长征系列第50次发射,再次以一箭双星部署铱星,验证了高密度发射能力;
  2. 国际合作深化:2003-2004年,其衍生型号长二丙/SM火箭搭载中欧合作“双星计划”探测器,将中国卫星送入6.6万公里超地球轨道;
  3. 市场重启:2018年,长二丙火箭搭载巴基斯坦遥感卫星重返国际市场,延续“一箭双星”技术优势。

从历史坐标看里程碑意义

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火箭第49次飞行,直接经济效益达1.2亿美元,并使中国成为1990年代全球唯一同时承接美、欧商业卫星发射任务的国家。技术层面,分配器变轨、多星分离控制等成果为后续北斗、高分专项奠定基础;商业层面,其成功促使中国在1999年发布《航天白皮书》,明确将商业发射纳入国家战略。

26年后的今天,长二丙系列火箭仍活跃于发射场,2024年以“一箭十一星”刷新单次载荷纪录,印证了其设计的前瞻性与可靠性。回望1997年的那颗铱星,它不仅点亮了全球通信网络,更照亮了中国航天走向世界的征程。


历史上的今天(www.todayonhistory.com) - 免费实用生活学习查询网站
back_img
功能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