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3-20 15:10:23 阅读: 166
二战后的美国深陷冷战恐慌,反共浪潮席卷社会各领域。1947年,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HUAC)将矛头对准好莱坞,指控电影界存在“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渗透”。委员会传唤45名从业者,要求其宣誓效忠政府并指认同行。
首轮听证会上,包括沃尔特·迪士尼、罗纳德·里根在内的“友好证人”积极配合,指控行业内的左翼倾向。而第二组19名编剧、导演和制片人则拒绝合作,其中10人因“藐视国会”被定罪,史称“好莱坞十君子”。
以下为1947年11月25日被正式列入黑名单的十人及其职业背景:
姓名 | 职业 | 代表作/贡献 |
---|---|---|
阿尔瓦·贝西 | 编剧 | 《北非谍影》(未署名) |
赫伯特·比伯曼 | 导演 | 《社会中坚》(1954年禁拍作品) |
莱斯特·科尔 | 编剧 | 《血战莱茵河》 |
爱德华·德米特里克 | 导演 | 《叛舰喋血记》 |
林·拉德纳Jr. | 编剧 | 《女人们》(奥斯卡获奖剧本) |
约翰·霍华德·劳森 | 编剧 | 美国编剧工会创始人之一 |
阿尔伯特·马尔兹 | 编剧 | 《东京上空三十秒》 |
塞缪尔·奥尼茨 | 编剧 | 好莱坞反纳粹电影倡导者 |
阿德里安·斯科特 | 制片人 | 《交叉火网》(揭露反犹主义) |
达尔顿·特朗勃 | 编剧 | 《罗马假日》《斯巴达克斯》 |
黑名单公布后,美国电影协会通过《沃尔德鲁声明》,要求全行业封杀十君子及其支持者。超过300名从业者被秘密列入后续名单,包括查理·卓别林、奥森·威尔斯等巨星。
被封杀者面临失业、社会孤立甚至监禁。编剧达尔顿·特朗勃被迫使用化名创作,其奥斯卡获奖剧本《罗马假日》直至1993年才恢复署名。导演赫伯特·比伯曼因坚持拍摄工会运动题材《社会中坚》,遭FBI全程监控,影片上映时全美仅三家影院敢排片。
十君子中多人选择法律抗争。1952年,联邦最高法院以“程序违宪”推翻部分定罪,但政治迫害持续至1960年代。1960年,特朗勃以真名署名的《斯巴达克斯》公映,标志着黑名单制度开始瓦解。
事件双重遗产:
1997年,美国编剧工会为58部黑名单时期作品补发署名。2011年,特朗勃传记片《特朗勃》上映,重现这段历史。然而,当年多数受害者未能见证平反——十君子中最后离世的拉德纳于2000年逝世,距离他因《女人们》重获奥斯卡认可已过去52年。
这场以“国家安全”为名的清洗,最终被历史证明为民主制度的反噬。正如特朗勃在法庭上的陈述:“当政府要求艺术家背叛思想时,它背叛的是整个国家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