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首页 > 今日 > 今日新鲜事

唐宋八大家韩愈逝世:一代文宗长眠,思想遗产永存

时间: 2025-03-20 11:04:00 阅读: 132


824年12月25日,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病逝于长安,享年57岁。其一生倡导古文运动,革新文风,政治与文学成就影响后世千年,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逝世与身后哀荣

韩愈晚年因健康状况恶化,于长庆四年(824年)冬告假休养,同年十二月二日(公历12月25日)在长安去世。唐穆宗追赠其为礼部尚书,谥号“文”,后世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宋神宗追封韩愈为“昌黎伯”,并将其牌位列入孔庙从祀,成为历史上少数获此殊荣的文人。

2024年12月,河南焦作与陕西长安两地分别举办“纪念韩愈逝世1200周年”活动。焦作马村区韩愈墓前,来自全国11个省份的近千名韩氏后裔举行祭拜仪式,并揭幕新刻的谕祭碑、神道碑;长安区则在韩愈教子坊旧址举办学术座谈会,学者们探讨其“文以载道”思想对当代的启示。

生平:从寒门学子到文坛领袖

韩愈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幼年丧父,由兄长韩会抚养。19岁赴长安应试,历经四次科举终登进士第,却因直言敢谏多次遭贬:

  • 监察御史时期:贞元十九年(803年),关中大旱,韩愈上书《论天旱人饥状》揭露灾情,反遭权臣诬陷,贬为阳山令。
  • 谏迎佛骨事件: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迎佛骨入宫,韩愈上《论佛骨表》痛斥劳民伤财,触怒皇帝险遭处死,后贬为潮州刺史。
时间官职主要贡献
796年宣武军节度推官初入政坛,结识文学青年李翱
817年行军司马助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
819年潮州刺史驱鳄鱼、释奴婢、兴修水利
823年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整顿长安治安,打击豪强

文学革新:古文运动与理论奠基

韩愈毕生推动“古文运动”,主张回归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反对浮华骈文。其核心思想包括:

  1. 文道合一:文章需承载儒家道统,他在《原道》中提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的道统谱系,强调文化传承。
  2. 务去陈言:提倡创新语言,《答李翊书》中写道:“唯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3. 文以明志:名篇《师说》打破士大夫耻于求学的风气,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教育观。

其著作《韩昌黎集》收录散文、诗歌、碑志等四百余篇,其中《祭十二郎文》被誉为“千古祭文第一”,《送孟东野序》开创“不平则鸣”的文学批评理论。

政治遗产:以民为本的实践者

韩愈不仅是文坛巨擘,亦是实干型政治家。被贬潮州八个月间,他推行三大民生政策:

  • 废除人口贩卖:潮州民间惯以子女抵债,韩愈规定劳役抵债期满后需释放奴婢,解救七百余人。
  • 兴办乡学:聘请进士赵德执教,扭转当地“岭南荒蛮”的文化困境,宋代苏轼评价“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 治理水患:主持修筑堤坝,潮州韩江、韩山均因其得名,至今留有“韩祠橡木”景观。

后世评价:穿越千年的文化符号

韩愈的思想跨越时代界限。北宋苏轼誉其“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近现代学者更关注其改革精神。毛泽东曾言:“韩愈的文章厚实,唐代文人中独树一帜。”2024年长安纪念活动中,学者指出其“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对当代社会治理仍有借鉴意义。

从潮州韩文公祠的香火不绝,到语文课本中《马说》的世代传诵,这位“百代文宗”以笔为剑的身影,仍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历史上的今天(www.todayonhistory.com) - 免费实用生活学习查询网站
back_img
功能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