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首页 > 今日 > 今日新鲜事

亚伯拉罕·林肯盖茨堡演说:南北战争中的自由宣言

时间: 2025-03-13 17:16:52 阅读: 190


1863年11月19日,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在宾夕法尼亚州盖茨堡国家公墓揭幕式上发表演说,以272字重塑内战意义,将联邦存续与人类平等理念深嵌美国精神史册。

南北分裂的十字路口

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时,美国已深陷蓄奴制争议。北方依托工业化经济,主张高关税保护本土产业;南方依赖棉花、烟草等种植业,要求自由贸易以维持对欧洲出口。尽管多数南方人认同蓄奴制终将消亡,但经济利益驱动下,11个州宣布脱离联邦,并于1861年4月12日炮击联邦要塞,内战爆发。

盖茨堡战役(1863年7月1-3日)成为转折点。此役双方伤亡超5万人,联邦军击退南军进攻,但战场遗留逾7000具尸体,腐烂恶臭弥漫数月。为妥善安葬烈士,宾夕法尼亚州购地17英亩修建国家公墓,揭幕式定于同年11月。

寒风中的历史性宣言

11月19日清晨,万余民众聚集盖茨堡,其中包括6位州长及内阁成员。林肯乘火车抵达后,骑枣栗色马与国务卿苏厄德、财长蔡斯并列游行队伍前列。仪式由爱德华·埃弗里特主讲,其两小时演讲追溯古希腊至美国独立战争史,赞颂阵亡将士“功勋冠绝史册”。

下午三时许,林肯登台。他手持半页手稿,以低沉嗓音诵读:

“八十七年前,先辈缔造新国家,孕育自由,奉行人人生而平等。此刻我们正经历伟大内战,考验这个国家——或任何有此信仰之国——能否长存……”

演说仅两分半钟,却以“民有、民治、民享”收束,将内战升华为人权圣战。现场掌声稀疏,《芝加哥论坛报》称其“思想深邃但过于简短”,《伦敦时报》嘲讽“总统献上荒谬冷笑话”。

文本争议与精神永生

林肯演说现存五份手稿,措辞差异引发考据热潮。例如“underGod”(在上帝之下)是否现场即兴添加,至今无定论。下表对比两版关键表述:

版本首句政府定义句
埃弗斯特抄本“八十七年前”“民有、民治、民享”
布利斯抄本“八十年前”“为民所有、所治、所享”

尽管细节存疑,演说内核始终清晰:将《独立宣言》平等原则与内战合法性绑定,为联邦注入道德使命。

战局扭转与政治遗产

盖茨堡演说后,联邦军势如破竹。1865年4月9日,南军投降,内战终结。林肯却在胜利后五日遇刺,演说成为其政治遗嘱。历史学家詹姆斯·麦克弗森指出,林肯以演说“重铸宪法,将联邦从契约联盟转为价值共同体”。

1865年12月,宪法第十三修正案通过,全美废除蓄奴制。盖茨堡演说词被刻入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墙壁,全球逾50国宪法引用“民有、民治、民享”理念。

永恒的战场回响

今日盖茨堡国家公墓矗立林肯铜像,脚下铭刻演说全文。每年11月19日,志愿者身着1863年装束诵读演讲,孩童拾起铅制弹丸残片,触摸历史的余温。正如林肯所言:“世人或将遗忘此地言语,但永铭勇士所为。”


历史上的今天(www.todayonhistory.com) - 免费实用生活学习查询网站
back_img
功能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