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吴泽霖依托学术背景,主导译员培训项目,培养语言人才支持抗战需求。
工作背景与机构
核心工作内容
- 课程体系构建
- 设计“军事术语速成”“战地口语实践”等课程,编写《战时翻译手册》作为教材。
- 引入场景模拟教学法,在昆明、重庆等地设置模拟审讯、谈判等实战场景。
- 跨领域协作
- 联合军事情报部门,组织学员参与密电破译、日军文件翻译等保密任务。
- 与燕京大学、金陵大学合作建立翻译人才储备库,累计输送300余名译员至前线。
- 技术工具创新
开发便携式多语对照词典,采用活页装订形式便于战地更新内容,涵盖日、英、缅三语对照词条4000余组。
实践成果案例
- 密电破译:指导学员完成日军“零式战机性能报告”等关键情报翻译,缩短盟军应对时间。
- 战俘审讯:带队赴滇西战场,通过语言突破获取日军补给线信息,协助远征军制定反攻策略。
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以战代训”模式,安排结业学员进入:
- 中国远征军参谋部翻译科
- 飞虎队地勤通讯组
- 国际红十字会救援队
使受训者能在实际工作中持续提升专业能力。
(注:以上内容基于《抗战时期教育档案》《吴泽霖年谱》等史料整理,未包含非公开信息。)
2025-07-15 18:06:11
赞 78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