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随堂练”中古诗三首的赏析题应如何结合背景知识进行命题??

2025-07-15 07:05:25
如何通过题目设计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与历史、文化的关系?命题策略与
写回答

最佳答案

如何通过题目设计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命题策略与示例

命题方向具体操作示例题目
历史背景关联结合创作年代的重大事件或社会背景,要求学生分析诗中隐含的历史信息。《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可联系杜甫创作此诗时的安史之乱背景,分析诗人情感。
作者生平切入通过诗人人生经历(如贬谪、隐居)与诗歌内容的关联性设题,考察深度理解。结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创作背景,探讨其仕途失意与诗中仙境描写的关系。
社会思潮对比对比同一时期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结合时代思潮(如盛唐气象、晚唐颓废)设题。对比王维《山居秋暝》与李贺《李凭箜篌引》的语言风格,分析其与盛唐、中唐文化差异。
地域文化融合联系诗人生活地域的文化特色(如江南水乡、边塞风光),设计意象解读类题目。《枫桥夜泊》中“乌啼”“渔火”的意象,如何体现江南水乡的地域特征?
文本互文性拓展引用同一诗人其他作品或同时代其他诗人的类似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跨文本比较。结合苏轼《定风波》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其面对人生困境时的不同表达方式。

注意事项

  1. 避免过度依赖背景知识:题目需平衡文本分析与背景关联,避免学生仅复述史实。
  2. 梯度设计:从基础信息(如时间、地点)到深层分析(如思想内涵)分层设问。
  3. 结合教材重点:优先选择课标要求的诗人及作品,确保与教学目标一致。

通过上述方法,题目既能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又能培养其历史思维与文化感知能力,符合新课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要求。

2025-07-15 07:05:25
赞 129踩 0

全部回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