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合作是否重塑了东南亚偶像产业的创作逻辑与市场规则?
一、产业模式革新
二、市场扩张与竞争格局
- 区域渗透:YGMM以泰国为跳板,辐射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市场,推动偶像内容跨语言传播。
- 本土公司压力:泰国本土娱乐公司(如Workpoint)加速与国际资本合作,形成“韩泰合资”与“纯本土化”双轨竞争。
三、文化认同与消费行为
- 粉丝经济升级:借鉴韩国预售专辑、粉丝投票选歌等模式,提升泰国粉丝付费意愿。
- 文化符号输出:通过YouTube、TikTok等平台,泰国偶像成为东南亚年轻人接触韩流文化的“中间媒介”。
四、人才流动与产业壁垒
- 双向输送:韩国制作团队参与泰国偶像培训,泰国艺人反向进入韩国练习生体系(如STAYC成员参与Mnet节目)。
- 技术壁垒降低:YGMM开放部分制作经验,促使东南亚其他国家效仿“合资模式”(如越南CandyEntertainment与SM合作)。
五、争议与挑战
- 文化同质化担忧:过度依赖韩式模板可能导致东南亚本土偶像特色弱化。
- 法律风险:跨国版权分配、艺人合约纠纷等问题频发,倒逼东南亚娱乐法体系完善。
(注: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行业报告及合作案例分析,未涉及未证实传闻。)
2025-07-15 01:19:33
赞 68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