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的核心在于通过精准调控,平衡短期经济稳定与长期高质量发展,体现政策工具的灵活性与前瞻性。
维度 | 具体表现 |
---|---|
目标导向 | 聚焦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
工具创新 | 财政政策注重提质增效,货币政策强调精准直达,产业政策强化结构性支持 |
统筹层次 | 跨周期与逆周期调节相结合,兼顾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双重要求 |
1.财政政策扩容与优化
2.货币政策灵活协同
3.产业与就业政策联动
领域 | 支持措施 |
---|---|
战略新兴产业 | 设立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推动5G、新能源等产业投资 |
就业保障 | 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最高提至90% |
4.民生托底与风险防控
通过“财政-货币-产业”三维政策包形成合力(见表1),在扩大内需的同时,重点破解供给端堵点。例如,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同步拉动消费升级与产业链创新,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44.1%,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回升至75%以上。
表1:2023年宏观政策组合示例
政策类型 | 具体措施 | 作用领域 |
---|---|---|
财政政策 | 新增专项债3.8万亿元 | 基建投资、公共服务 |
货币政策 | 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增加4000亿元 | 小微企业融资 |
产业政策 | 先进制造业增值税留抵退税1800亿元 |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注: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公开信息,具体数值随政策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