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美国社会偏好冒险故事,而梅尔维尔作品中的哲学深度与批判性叙事超越时代审美,直至20世纪现代主义兴起后,其对人性的剖析才引发共鸣。
19世纪价值观 | 20世纪接受环境 |
---|---|
追求通俗冒险叙事 | 青睐存在主义反思 |
宗教道德主导创作 | 接纳多元批判视角 |
乐观扩张主义盛行 | 战争危机催生虚无思考 |
梅尔维尔的《白鲸》等作品因暗喻殖民暴力、质疑人性本质,与19世纪美国昂扬的社会基调相悖。彼时读者更热衷库珀《皮袜子故事集》式的边疆传奇,而非晦涩的象征主义。
梅尔维尔生前仅靠《泰皮》短暂成名,后期作品因销量惨淡遭出版商冷遇。1921年《白鲸》首部学术评注本问世,1924年“梅尔维尔复兴运动”由英国作家D.H.劳伦斯等人发起,推动其作品进入大学课程与大众视野。
20世纪人类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与经济萧条后,逐渐认同梅尔维尔笔下的命题:
这种对人类困境的预见性,使其作品成为反思现代性的重要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