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刘家峡水电站建成后如何平衡发电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2025-07-24 01:34:06
作为黄河上游重要水利枢纽,刘家峡水电站通过动态调控、生态修复与技术创新实
写回答

最佳答案

作为黄河上游重要水利枢纽,刘家峡水电站通过动态调控、生态修复与技术创新实现发电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

一、水量调度与生态流量保障

水电站采用分级泄流模式,在发电高峰期预留最低生态基流(见下表),确保下游河道不断流。例如,枯水期生态流量≥150立方米/秒,鱼类产卵季提升至280立方米/秒。

时段发电用水量(亿m3/年)生态下泄流量(m3/秒)
丰水期38.2220
枯水期24.6150
鱼类洄游期28.9280

二、鱼类多样性保护措施

  1. 增殖放流:年均投放黄河裸裂尻鱼、极边扁咽齿鱼等土著鱼苗超50万尾
  2. 过鱼设施:建设鱼道与集运鱼系统,2022年监测数据显示鱼类通过率达67%
  3. 栖息地修复:在下游20公里河段设置人工产卵场和护岸植被带

三、泥沙调控技术创新

采用异重流排沙水库联合调度

  • 汛期开启排沙洞,年均排沙量达1.2亿吨
  • 与上游龙羊峡水库联动削峰,减少库区淤积速度35%
  • 设置生态清淤区,通过绞吸船实现泥沙资源化利用

四、库区生态维护体系

建立三级监测网络(库心、消落带、入库河口),实施:

  1. 边坡治理工程:完成60万平方米网格梁护坡
  2. 湿地保育:划定12平方公里生态保育区
  3. 水质净化:设置前置库过滤农业面源污染,总磷浓度下降42%

五、政策机制协同

执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规划》要求,形成:

  • 水电-环保部门季度会商制度
  • 生态电价补偿机制(每度电提取0.002元用于生态修复)
  • 库区周边退耕还林1.3万亩,建成生态隔离带46公里

2025-07-24 01:34:06
赞 144踩 0

全部回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