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深准高速铁路自动闭塞系统研发过程中,充分吸收德日法技术标准,同时结合中国铁路实际运营需求进行本土化改造。
国际案例对比表 | 国家/地区 | 技术应用时间 | 核心特点 |
---|---|---|---|
日本新干线 | 日本 | 1964年 | ATC分级速度控制 |
欧洲ETCS系统 | 欧盟 | 1990年代 | 无线闭塞中心集中控制 |
美国PTC系统 | 美国 | 21世纪初 | GPS定位与移动通信结合 |
德国LZB系统与法国TVM系统为我国研发提供了重要参照。1994年广深准高速铁路采用的四显示自动闭塞系统,在信号显示逻辑上与德国Stellwerk系统存在技术传承关系,但在轨道电路制式选择上创新采用了UM71无绝缘轨道电路技术。
法国高速铁路的列控系统架构对我国产生直接影响,我国技术人员将欧洲ETCS-1级系统与日本数字ATC系统进行技术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CTCS-2级列控标准。在系统冗余设计方面,特别借鉴了德国铁路双通道冗余理念,但将设备冗余度从200%提升至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