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SS-20中程导弹的实战化部署打破了欧洲战略平衡,迫使北约采取反制措施,最终促成以全面撤除中程核武器为核心的“零点方案”诞生。
1976年苏联开始部署SS-20导弹,其技术参数对北约构成三重威慑:
参数类别 | 具体指标 | 北约担忧点 |
---|---|---|
射程 | 4500-5500公里 | 覆盖西欧全境及部分中东地区 |
弹头配置 | 3枚分导式核弹头(15万吨TNT当量/枚) | 单枚导弹可摧毁多城市目标 |
机动性 | 车载发射平台 | 隐蔽性强,难以预先定位 |
该导弹系统可在10分钟内打击欧洲核心区域,导致北约传统预警体系失效。
面对威胁,北约1979年通过《双重决议》:
这种“以战促和”的策略将谈判筹码与军事部署捆绑,迫使苏联重回谈判桌。
1981年里根政府提出“零点方案”时,美苏谈判已陷入三大僵局:
SS-20的持续扩编(1983年达405枚)激化欧洲反核运动,西德300万人示威倒逼双方妥协。1987年《中导条约》最终确立“双零”原则:
这一进程证明,SS-20既是军备竞赛的催化剂,也成为推动核裁量的反向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