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峰会期间场外抗议活动多聚焦经济体系的结构性矛盾,包括财富分配失衡、环境代价转嫁及国际规则不公等核心议题。
抗议者批评全球经济体系加剧贫富差距。数据显示,全球最富1%人口掌握近45%的财富,而底层50%仅占1%。跨国企业通过避税、垄断性定价攫取超额利润,导致劳工权益受损与地区经济空心化。
工业化国家长期透支全球生态资源,却将减排压力转移至发展中国家。例如,全球20%高收入国家碳排放占比达48%,但部分国际协议未明确其历史责任,引发气候正义争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对发展中国家附加紧缩政策、私有化等贷款条件,导致债务危机恶化。2022年全球60%低收入国家面临债务困境,但债务重组机制仍由发达国家主导。
问题领域 | 典型案例 |
---|---|
农业补贴 | 发达国家每年提供超5000亿美元农业补贴,挤压发展中国家市场空间 |
数字税权 | 谷歌、亚马逊等跨国科技公司利用税收漏洞,在低收入国家年均避税超100亿美元 |
供应链压榨 | 服装、电子产业将污染环节转移至环保标准较低地区,劳工时薪不足2美元 |
抗议者指出世界贸易组织(WTO)、G20等机构决策层中,非洲国家代表占比不足5%,小型经济体难以参与规则制定,导致政策偏向资本利益而非民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