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迈克”级核潜艇,即K-278“共青团员”号,于1989年4月7日在挪威熊岛西南180公里处沉没。其沉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潜艇在航行时,位于第七舱的直流变压器短路,瞬间引发大火。这一舱室存放着大量电气设备和易燃材料,使得火势迅速蔓延且难以控制。火灾产生的浓烟和高温,不仅破坏了潜艇内部的电子系统和通讯设备,还严重威胁到艇员的生命安全。
潜艇上的灭火系统未能有效发挥作用。一方面,部分灭火设备可能因潜艇自身设计或老化问题,在关键时刻无法正常启动;另一方面,艇员在灭火过程中,由于火灾产生的浓烟和高温,难以接近火源,导致灭火工作进展缓慢。
大火持续燃烧,对潜艇的结构造成了严重破坏。高温使潜艇的耐压壳变形,破坏了潜艇的水密性。海水从受损部位不断涌入,导致潜艇失去平衡并逐渐下沉。此外,潜艇在下沉过程中,水压进一步加剧了结构的损坏,加速了沉没进程。
虽然苏联方面在得知潜艇遇险后迅速展开救援行动,但由于事发海域天气恶劣、海况复杂,救援工作面临巨大困难。救援力量到达现场的时间较晚,而且救援设备和技术也存在一定局限,未能及时阻止潜艇沉没,艇上大部分人员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