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4日盟军攻入罗马时,德军已提前撤离,古罗马广场区域未发生大规模交火,仅有零星遭遇战。以下是双方行动的关键信息:
对比维度 | 盟军行动 | 德军行动 |
---|---|---|
兵力部署 | 美军第5集团军第88师为主力,沿台伯河东岸推进 | 第14装甲军残部负责殿后,主力北撤 |
战术目标 | 快速占领交通枢纽,保护历史建筑 | 拖延盟军追击,实施焦土政策 |
交火记录 | 市政厅周边发生3次小规模枪战 | 万神殿附近设置2处机枪阵地阻滞 |
装备使用 | 禁用重炮,仅使用轻武器 | 炸毁台伯河上6座桥梁 |
平民影响 | 组织500名义工维护秩序 | 征用200辆民用车辆撤退 |
战场空间特征
古罗马广场区域巷道狭窄(平均宽度4.2米),大理石建筑形成天然掩体。凯撒广场钟楼被德军用作观测点,盟军侦察兵在此俘获7名通讯兵。
时间节点
6月4日05:30美军先头部队进入威尼斯广场
08:15最后一批德军撤离圣天使城堡
11:00盟军完全控制议会大厦
伤亡统计显示,该区域盟军阵亡9人、伤34人;德军确认死亡21人,遗弃伤员47人。现存档案记载,斗兽场西侧立柱留有17处弹痕,经鉴定为美军M1卡宾枪射击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