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斯脱里派信徒通过东迁建立教会网络、译介经典、融入当地文化等方式,在中亚至远东地区延续信仰体系。
聂斯脱里被流放后(435年),其追随者向波斯帝国迁徙,建立以塞琉西亚-泰西封为中心的东方教会总教区。该体系采用大主教区-主教区-修道院三级结构,形成独立于罗马和拜占庭的教务系统。
传播方向 | 核心地区 | 时间跨度 | 标志性事件 |
---|---|---|---|
波斯 | 塞琉西亚 | 5-7世纪 | 确立总主教制 |
中亚 | 撒马尔罕 | 7-9世纪 | 建立12个主教区 |
中国 | 长安/洛阳 | 7-14世纪 | 景教碑立碑(781年) |
信徒系统翻译希腊神学文献为叙利亚文,后发展出多语言传教体系:
依托丝绸之路建立商站-教堂复合体:
为适应不同文化区域,进行仪式简化:
现存伊拉克、印度等地东方亚述教会仍保持聂派神学核心,主张基督"二性二位",每年举行纪念聂斯脱里的特殊瞻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