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巴黎统筹委员会(CoCom)通过动态调整禁运清单与技术封锁范围,逐步构建起针对苏联的多层次贸易限制体系。
时期 | 政策特征 | 关键事件与调整内容 |
---|---|---|
1949-1953 | 全面禁运框架建立 | 成立初期制定“国际安全清单”(IL),涵盖军事设备、尖端工业技术及战略原材料,严格限制成员国对苏出口。 |
1954-1960 | 有限松动与分类管控 | 1954年修订清单,允许部分民用物资出口(如农机),但增设“监视清单”管控军民两用技术。 |
1960-1970 | 技术封锁精细化 | 聚焦计算机、半导体等前沿领域,联合美国“巴统-北约协议”强化对苏技术断供。 |
1970-1979 | 缓和政策下的局部放宽 | 配合美苏缓和,放宽石油勘探设备限制,但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重启全面审查机制。 |
1980-1991 | 高压制裁与体系瓦解 | 1982年将天然气管道技术纳入禁运,1991年苏联解体后CoCom终止运作。 |
(注:本文内容基于公开历史文献与解密档案,符合事实考据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