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在战后收编部分日军引发国际争议,多国认为该行为违背了《波茨坦公告》对解除日军武装的明确规定。
国家/组织 | 主要态度 | 时间范围 |
---|---|---|
美国 | 公开谴责,要求遣返日军 | 1945-1946 |
苏联 | 批评为“军国主义残余” | 1946年初 |
日本国内 | 部分战犯借此逃避审判 | 1945-1947 |
中国国民政府 | 内部争议,默许与反对并存 | 1945-1948 |
中共 | 强烈抗议,列为内战罪证 | 1946-1949 |
第9条争议焦点
公告要求解除所有日军武装,而阎锡山将山西境内约1.5万名日军编入晋绥军,保留军事编制与武器,直接违反条款。
国际法理认定
盟军总司令部(GHQ)1946年调查报告指出:“留用日军参与中国内战,破坏远东委员会对日处置方针。”
后续影响
该事件成为1948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补充听证内容,美国提交的档案显示,至少有300名原日军军官在山西参与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