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印尼排华浪潮中,中国驻印尼使领馆通过外交交涉与紧急行动,成功协助大宝康号千名华侨撤离险境。
时间线
时间节点 | 事件进展 | 使领馆应对措施 |
---|---|---|
1960年5月 | 印尼排华暴力升级 | 启动紧急预案,成立护侨小组 |
1960年7月 | 大宝康号滞留印尼港口遭围困 | 协调印尼军方保护,提供临时物资 |
1960年8月 | 船只被扣留,千名华侨受威胁 | 外交照会施压,安排国际航线撤离 |
1960年9月 | 华侨分批登船 | 派遣医疗队随行,确保航行安全 |
外交干预与安全保障
中国驻印尼使馆通过多轮外交谈判,要求印尼当局履行保护责任,并派员24小时驻守港口,阻止暴徒冲击。
物资补给与医疗支援
使馆联合当地侨团,向滞留华侨运送食品、饮用水及药品,并安排医生登船处理伤病。
国际航线协调
与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合作,临时调整“大宝康号”航线,避开冲突海域,由军舰护航至公海。
大宝康号事件成为冷战时期中国海外护侨的标志性案例,体现“外交为民”原则,也为东南亚华侨权益保护树立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