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纳粹党通过融合民族主义情绪与社会主义口号,塑造反体制形象并争取底层民众支持。
手法 | 具体表现 |
---|---|
历史屈辱叙事 | 强调《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压迫,激发复仇心理 |
种族优越论 | 宣扬雅利安人“血统纯净论”,将犹太人塑造为经济危机替罪羊 |
领土扩张主张 | 提出“生存空间”理论,承诺恢复德意志帝国历史疆域 |
通过街头暴力、集会演讲等方式,将民族主义与反犹主义结合,建立“内外敌人”叙事体系。例如1923年啤酒馆暴动前,希特勒公开宣称:“德国必须用铁与血打破枷锁”。
宣传内容分化
戈培尔在柏林演讲时曾采用双重话术:“我们既反对吸血的国际资本,也反对莫斯科的红色独裁”,以此消解传统左右翼政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