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海尔·塞拉西加冕为埃塞俄比亚皇帝,国内外局势复杂,面临多重压力与矛盾。
挑战类型 | 具体表现 |
---|---|
地方势力割据 | 地方贵族与军阀权力过大,中央集权薄弱,部分省份(如戈贾姆、绍阿)独立性较强。 |
经济落后 | 农业占主导,工业基础几乎为零,税收体系混乱,国家财政长期入不敷出。 |
社会矛盾 | 奴隶制残余未彻底废除,民族与宗教多样性导致内部凝聚力不足。 |
挑战类型 | 具体表现 |
---|---|
意大利殖民威胁 | 意大利企图扩张东非殖民地,控制厄立特里亚与意属索马里,对埃塞形成南北夹击。 |
国际孤立风险 | 西方列强对非洲事务态度冷漠,国际联盟难以提供实质性支持。 |
边界争端 | 与英属索马里、法属吉布提等殖民地存在未划定边界,引发潜在冲突。 |
国内治理困境
海尔·塞拉西继位时,埃塞俄比亚仍处于封建农奴制社会。地方贵族通过控制土地和军队与中央对抗,例如提格雷地区的拉斯·塞尤姆家族公开抵制改革。此外,国家缺乏现代化基础设施,教育普及率极低,全国仅少数城市拥有初级学校。
外部安全危机
意大利自1922年法西斯上台后,逐步将埃塞俄比亚视为殖民目标。1930年意大利已在厄立特里亚部署军队,并煽动埃塞边境部落叛乱。与此同时,英国与法国为维护自身殖民地利益,对埃塞俄比亚的求援态度消极,迫使塞拉西在外交上采取孤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