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从多方面体现了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保护。它规范了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引导他们合理使用网络资源,避免沉迷其中,让青少年在健康的网络环境中成长。
《公约》提出“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在道德层面为青少年提供了网络行为准则。网络上交流具有虚拟性,青少年容易放松自我约束。公约的这一要求,培养青少年诚实友善的品质,避免他们在网络交流中受到不良行为影响,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体现了对青少年的信息保护。网络信息繁杂,存在大量不良内容,如暴力、色情等。公约引导青少年有选择地获取信息,减少不良信息对他们身心的侵害,确保他们能在积极健康的信息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要适度上网娱乐,不沉溺虚拟时空”对青少年的上网时间和方式进行了规范。过度沉迷网络虚拟世界,会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如导致视力下降、缺乏运动等,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如产生社交障碍等。公约提醒青少年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保护身心健康。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增强了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网络交友存在一定风险,青少年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公约的这一要求,让青少年在网络社交中保持警惕,避免陷入危险境地,保障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