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社会主义轨道,中国共产党通过政策引导与制度设计实现经济转型。
方针 | 具体内涵 | 典型案例 |
---|---|---|
利用 | 保留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积极性,借助其技术、设备和市场网络恢复国民经济。 | 上海永安公司通过加工订货维持棉纺生产 |
限制 | 通过税收、价格政策和工人监督,约束资本家投机行为,防止无序扩张。 | 1952年“五反”运动打击偷税漏税行为 |
改造 | 以公私合营为过渡形式,逐步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全民或集体所有,实现生产关系变革。 | 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覆盖全国 |
1.利用:经济过渡的现实需求
2.限制: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3.改造:所有制变革的渐进路径
该方针通过阶梯式推进,既避免了经济震荡,又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1956年底,98.7%的私营工业户和99.6%的私营商业户完成改造,为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