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北爱尔兰局势激化,爱尔兰共和军因战略分歧与外部压力走向分裂,形成不同政治路线的派系。
一、分裂背景与核心矛盾
1960年代北爱尔兰民权运动兴起,天主教社群长期受歧视,但英国政府与亲英派联合打压示威。爱尔兰共和军(IRA)内部对是否延续武装斗争产生分歧:
二、直接导火索事件
- 1969年贝尔法斯特暴动
新教徒袭击天主教社区,英国军队介入后偏向新教势力,IRA内部批评领导层未能保护社群。
- 都柏林会议决策冲突
1969年12月IRA高层会议中,激进成员要求扩大军事行动,但主流派主张与左翼政党合作,会议未达成共识。
三、两派发展路径对比
- 正式派(OfficialIRA)
1972年宣布停火,改组为“工人党”,推动议会斗争;1970年代逐渐边缘化。
- 临时派(ProvisionalIRA)
延续爆炸、暗杀等暴力手段,1970-1990年代成为北爱冲突主要参与方,1998年《贝尔法斯特协议》后解除武装。
四、外部因素影响
- 英国镇压政策
1971年实施“未经审判拘留”措施,激化天主教社群反抗情绪,促使临时派获得更多支持。
- 爱尔兰政府态度
都柏林政权初期默许临时派跨境活动,但1972年后迫于国际压力切断对其支持。
(注:本文内容仅作历史背景说明,不涉及任何政治立场或价值判断。)
2025-05-10 10:08:32
赞 168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