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荫在咸丰年间提出货币改革主张,试图缓解财政危机,但其观点遭到清廷严厉驳斥,核心矛盾集中于以下层面:
斥责理由分类 | 具体表现 |
---|---|
祖制不可违 | 认为发行纸币违背“银钱并行”祖制,破坏经济根基 |
利益集团反对 | 触及铸币权垄断者(户部与地方官吏)的实际利益 |
执行风险过高 | 担心纸币滥发引发通货膨胀,加剧社会动荡 |
改革主张的核心矛盾
纸币发行限额争议:王茂荫主张严格限制纸币发行量(最初建议100万两,后增至1000万两),但清廷为填补镇压太平天国的军费缺口,最终发行了超过官定限额20倍的纸币(实际达2700万两)。
兑换机制分歧:其设计的“银票”要求十足现银兑现,与朝廷“空头发行”的敛财需求直接冲突,户部指责该方案“窒碍难行,徒乱章法”。
技术条件制约:当时缺乏防伪技术和统一发行体系,官员认为纸币易被伪造,反而会“滋生奸弊,扰乱市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