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埃及在阿斯旺水坝工程中面临文化遗产淹没危机,政府通过多维度行动实现保护与抢救。
埃及政府联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全球倡议,成立由30国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协调文化遗产保护。通过国际募资,筹集超8000万美元(按当时汇率),用于古迹搬迁、考古研究及技术开发。
采用切割重组技术,将22处濒危遗迹整体迁移至高地。代表性案例包括:
古迹名称 | 原址位置 | 新址位置 | 耗时 |
---|---|---|---|
阿布辛贝神庙 | 尼罗河西岸 | 高地65米处 | 4年 |
菲莱神庙群 | 菲莱岛 | 阿吉勒基亚岛 | 2.5年 |
卡拉布萨神庙 | 尼罗河沿岸 | 新卡拉布萨遗址 | 18个月 |
组建200余支考古队,对纳赛尔湖淹没区进行地毯式勘探,抢救性发掘出:
成立专项监管委员会,实行三级审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