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0年,伽利略通过自制折射望远镜首次观测到木星的四颗卫星。其设备与现代望远镜相比极为简陋,观测过程受到多重物理与环境因素制约。
参数类别 | 数值或特性 |
---|---|
放大倍数 | 约20倍 |
物镜直径 | 约37毫米(玻璃材质,单凸透镜) |
焦距 | 约980毫米 |
视场 | 约15角分(约满月直径的1/3) |
镜筒结构 | 木质圆筒,无镀膜工艺 |
光学设计 | 单透镜折射式,无消色差技术 |
光学缺陷显著
透镜存在球差和色差,导致成像边缘模糊且带有彩色光晕,需手动调整目镜位置优化清晰度。
稳定性不足
望远镜支架为简易三脚架,无法精密跟踪天体。木星在视场中移动时,需频繁手动校准。
大气干扰严重
受限于17世纪城市空气质量(尘埃、烟雾)和大气湍流,观测窗口期通常局限于晴朗无风的深夜。
记录手段原始
伽利略需手绘观测结果,无法通过摄影或电子设备留存数据,细节易遗漏。
光源限制
夜间依赖油灯或蜡烛照明记录笔记,亮度过低且易干扰暗视觉,影响观测连续性。
对比项 | 伽利略望远镜(1610年) | 现代入门级天文望远镜 |
---|---|---|
分辨率 | 约2角分 | 小于1角秒 |
集光能力 | 仅支持目视明亮天体 | 可观测暗至12等的天体 |
跟踪系统 | 无自动跟踪功能 | 电动赤道仪自动补偿地球自转 |
数据记录 | 手绘草图 | 数码相机/CCD实时成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