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厥文是民族工业内迁的关键推动者与组织者,在艰难时局下,他积极引领众多工厂西迁,为抗战及工业发展贡献巨大。
胡厥文具有敏锐的战略眼光,深刻认识到民族工业内迁对抗战的重要意义。在淞沪会战爆发后,他迅速行动,联合一批爱国实业家,积极倡导将沿海工业内迁到西南、西北等大后方。他四处奔走,动员了众多工厂参与内迁行动。比如,他亲自劝说许多上海的机器制造企业,向他们分析内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让大家意识到这是保存民族工业实力、支持抗战的重要举措。
内迁过程困难重重,胡厥文承担起协调各种资源的重任。他与政府部门沟通,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援助,为内迁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在运输方面,当时交通条件极为恶劣,运输工具匮乏。胡厥文多方联络,组织船只、火车等运输力量,确保工厂的设备和物资能够顺利运往内地。他还积极协调沿途各地的关系,保障运输安全,使得大量工业设备得以安全抵达目的地。
工厂内迁到后方后,面临着新的环境和诸多问题。胡厥文积极协助企业恢复生产,他利用自己的经验和人脉,为企业解决原材料供应、技术人员短缺等问题。他鼓励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了大后方工业的发展。例如,他推动成立了一些工业合作社,让内迁企业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为抗战提供了重要的物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