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0年南北也门统一以来,政治权力分配、资源控制及文化认同差异长期存在,内战中的对抗本质是历史矛盾的延续。
矛盾领域 | 北方特征 | 南方特征 |
---|---|---|
政治结构 | 部落联盟主导,宗教影响深 | 世俗化倾向,前社会主义遗产 |
经济资源 | 控制首都及主要税收渠道 | 依赖石油港口及国际航道 |
身份认同 | 强调伊斯兰传统与统一国家 | 追求区域自治或独立建国 |
胡塞武装与北方宗教传统
胡塞武装的崛起依托北部萨达省的什叶派宰德派社群,其诉求包括恢复宗教阶层在政治中的话语权,这与北也门历史上伊玛目统治(1918-1962)的宗教集权模式存在隐性关联。
南方过渡委员会与分离主义
南方过渡委员会主张恢复南也门主权,直接呼应1967-1990年南也门作为独立国家(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记忆。其武装力量集中在亚丁港及石油产区,凸显经济资源争夺的地缘性。
萨利赫势力与权力结构遗留
前总统萨利赫(北也门时期领导人)在2015年倒戈胡塞武装前,长期通过北部部落网络维持统治,体现了北方精英集团对中央权力的垄断传统,与南方政治边缘化形成对立。
沙特与阿联酋分别支持不同派系:沙特扶持哈迪政府(象征北方正统),阿联酋则协助南方过渡委员会,外部势力利用历史裂痕强化代理战争逻辑,使南北矛盾进一步国际化。
(注:本文内容基于公开历史文献及联合国调查报告,不涉及非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