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海陆丰地委组织起义武装反抗,直接针对蒋介石集团的镇压政策,因而得名。
时间线 | 关键事件 | 与起义关联性 |
---|---|---|
1927年4月12日 | 蒋介石发动“清党”政变 | 引发中共反抗决心 |
1927年4月15日 | 广东国民党当局大规模逮捕共产党员 | 海陆丰成为反抗焦点 |
1927年5月1日 | 海陆丰农民自卫军攻占县城 | 起义直接打出“讨蒋”旗号 |
1.政治口号明确
起义提出“打倒蒋介石”“消灭新军阀”等标语,将矛头直指蒋介石集团背叛革命、屠杀工农的行为。彭湃领导的农民武装在宣言中强调:“蒋介石已成为帝国主义走狗,必须推翻其统治。”
2.反抗对象清晰
起义爆发前,广东国民党当局已配合蒋介石实施“清党”,解散农会并逮捕革命者。起义军攻击的目标包括国民党县党部、警察局等象征蒋介石地方权力的机构。
3.全国斗争脉络
此次起义与同期其他反蒋行动(如上海工人武装斗争、湖南农民运动)形成呼应。中共中央在《告全党同志书》中将海陆丰起义视为“工农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典范。
建立早期红色政权
起义后成立的海陆丰临时人民政府,是中国首个以工农为主体的县级苏维埃雏形。
推动武装斗争策略
此次行动为同年8月“南昌起义”及秋收起义提供了实践经验,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肯定其开创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