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2月1日取消布票和絮棉票,直接关联当时物资供应能力提升、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及民生需求变化的综合背景。
布票与絮棉票的性质:
计划经济时期,布票(纺织品)和絮棉票(棉花制品)是凭票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凭证,用于缓解物资短缺问题。至1980年代初,轻工业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纺织品和棉花产量已能满足基本需求。
关键数据对比:
年份 | 布产量(亿米) | 棉花产量(万吨) |
---|---|---|
1978 | 110.3 | 216.7 |
1983 | 153.5 | 463.7 |
表格显示,1983年布产量较1978年增长39%,棉花产量翻倍,物资供应能力大幅增强。
此次调整被视为中国告别“短缺经济”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为后续全面取消粮票、油票等奠定基础,加速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